世界上,总有一个这样的群体,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有的与生俱来,有的因病,有的因伤,这就是残疾人群体,他们或失去劳动能力,或生活不能自理。残疾人群体是一个弱势群体,更需要全社会的关爱。关爱残疾人,让他们共享美好生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感受人间真情,助力精准扶贫,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
紫金矿业慈善基金会多年来,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精准扶贫的号召,时刻不忘其扶贫济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对残疾人等贫困弱势群体投入了大量的关注和支持,基金会曾荣获“精准扶贫典范机构”和福建省弘扬人道扶残助残爱心单位等荣誉。基金会自2015年开始,与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等单位共同实施了农村贫困残疾人安居工程资助项目,2015至2016年间,总计出资705万支持农村特别贫困残疾人家庭新建住房,累计资助了235户贫困残疾人家庭,直接受益人口近千人。目前,该项目由福建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申报了第十届中华慈善奖并已入围拟表彰名单。
时隔两年,这些曾经的无房和危房残疾人家庭,现在都已经搬进了新居,极大改善了生活和居住条件,生活虽然过得清贫,但是由于住房条件提高了,不用担心没房住、住危房了,日子过得踏实了,也安心了。2018年8月,我们组织志愿者走访了其中五户受助残疾人家庭,了解他们受助前后住房和生活条件的变化,让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慈善的力量,感受到了精准扶贫的重大社会意义,同时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行走公益的决心和勇气。
傅寿华是上杭县蛟洋镇蛟洋村村民,父母亲和他自己都是残疾人,属一户多残。母亲和他自己都是肢体残疾,腿脚不灵活。父亲十多年前得了脑中风,出行都靠轮椅,意识也 不清楚,无法正常交流。他们原来的泥瓦房早已属于危房,破败不堪,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已经无法住人。2016年,在安居工程的资助下,他们建起了全新的两层小楼房,虽然一家三口几乎都没有劳动能力,但是在全社会的关爱下,他们搬进了宽敞舒适的自家新房里居住,日子过得温暖而又踏实。虽然跟他们沟通不多,但是从他们真诚善良的眼神里,我们读懂了欢喜与感恩,这让我们瞬间感受到了慈善的初心和意义,更加领悟到了强大的公益力量。
傅国勇也是上杭县蛟洋镇蛟洋村村民,今年已61岁,夫妻俩都是残疾人,妻子属于智力残疾,几乎无劳动能力,没办法干活。膝下有个11岁的儿子在读小学四年级。一家三口就靠他自己做点零星小工勉强度日。在安居工程和当地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共同支持下,他们把原来的危房拆除了,建了一栋三层的房子,建成后已基本没有余钱装修了,就连墙壁都没有粉白过。日子虽然过得窘迫,但是他很知足,脸上笑意融融,连声对我们说,十分感谢政府,感谢紫金矿业,没有你们的资助,我做梦也不敢去想这辈子可以住上新房!
![]() |
|||
![]() |
|||
傅国勇新居 傅国勇与志愿者合影
刘自连是上杭县泮境乡彩霞村村民,已85岁高龄,两个双胞胎儿子46岁,都是聋哑人,一家三口生活十分困难,原来的住房也非常破旧。在安居工程的资助下,建起了两层的新房子,一楼只简单的装修了一下,二楼连外墙都没有粉刷。但是他们对现在的房子都很满意,心怀感恩,住得舒心。邻居告诉我们,双胞胎儿子中的其中一个虽然又聋又哑,但是非常聪明也很孝顺,他会手工活且做得很好,家里基本上都靠他赚点辛苦钱贴补家用。
刘自连新旧住房对比
上杭县庐丰乡中坊村村民范华泉,视力三级、精神二级残废(癫痫),平时都靠药物维持。79岁的老母亲也属重度残废,母子俩靠低保、五保各种补贴维持生活,老房子是低矮潮湿的一层土木结构的房子,自从新房建好后,虽然只有简陋的一层,母子两人一人一个房间,但他们已经很知足了。善良的老母亲看到我们到访,很热情的给我们倒茶,笑眯眯的告诉我们,说现在房子问题解决了,基本上就没什么大问题了,就是她的腰没办法直起来了,走起路来也比较吃力。儿子的癫痫病发作时吃吃药也就没事了,让我们不要太担心。
![]() |
![]() |
范华泉新旧住房对比
范华泉母子与志愿者合影
黄龙是上杭县庐丰乡中坊村村民,29岁,一个身强力壮、性格开朗乐观的小伙子。8年前的一场车祸给他的生活带来重创,双下肢完全失去知觉,生活无法自理,只能靠轮椅出行。原来的土房子破败不堪,就连门都没有建。在紫金矿业以及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如今建起了漂亮的两层新楼房,住房条件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黄龙十分感谢紫金矿业的无私援助,他说,他已经把这份援助化作坚强生活的动力,因为腿脚不灵活,不方便出门工作,只能在家开网店,做一些网上营销买卖,同时坚持做身体恢复训练和体能锻炼,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够重新站起来,做一个能够自食其力、对社会有用的人,以回报紫金和社会各界对他的关爱。
黄龙新旧住房对比
![]() |
黄龙与志愿者合影
慈善,贵在真诚,美在奉献。公益之路永无止境,我们将一如既往,坚定前行!